Saturday, June 27, 2015

[Travelogue] 朝圣



在美国开车,第一件事就是要先适应左边驾驶盘。还好犹他州的道路相当宽,没有太大的问题。旅馆房间里面有介绍犹他旅游的小册子,大部分是滑雪等冬季活动,不太吸引我。反而看了盐湖城的介绍,市中心有个Salt Lake Temple。旅人的心态蠢蠢欲动。查了GPS,原来去怀俄明州时可顺路经过。检查好路线,出发。

整个盐湖城都是雪



冬天的盐湖城,还好车辆不多。那么冷的天气,没事也不会出门吧。犹他州的道路很宽广,开始不习惯左边驾驶,慢慢就渐渐习惯了。有GPS带路,没什么好担心的,顺利抵达了市中心的圣殿广场(Temple Square),也就是盐湖城大礼拜堂(Salt Lake Temple)的所在。一月的犹他州,没事都不会出门。我把车子停了,路上根本没有行人。Temple Square占地十亩,包括会议中心、Tabernacle、Assembly Hall、还有最重要的摩门圣殿了。摩门教其实是通称,真正的全名是后期圣徒耶稣基督教会(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LDS Church),是基督教的一个旁支。话说当年摩门先驱从东部西迁到犹他州这个荒凉的山谷,就在盐湖城设立了总部。由花岗岩建成的摩门圣殿更是花了40年时间建造,于1893年建成。这座宏伟的圣殿是摩门教徒的圣地,也是盐湖城的地标。和其他摩门教堂一样,只有获得同意的教徒才能踏入摩门圣殿。


犹他州盐湖城地标摩门教圣地

天气寒冷,我也无法在圣殿广场多逗留。走马看花了一阵,伫立在圣殿下好好地欣赏了这宏伟的建筑物,我就离开了盐湖城,再次踏上旅途。连圣殿广场附近的犹他州议会大厦也错过了,成为此行的遗憾。

后视镜里的美国公路像电影

Next:

Friday, June 26, 2015

[Travelogue] 飞进新大陆


2013年第一个去的国度,是我作梦也不曾想到的世界大国,美国。以前在美国公司上班一直到离开都没有机会到加州的总部,美国终究成了一场梦。现在竟然被派往美国出差,迎接我的,不是加州的明媚阳光,也不是繁华的都市纽约,而是西部的怀俄明州。怀俄明州是美国众多州属中,人口最少的州,州内大部分是荒漠的土地。

这个出差的经验很特别。在美国,我需要自己一人到达怀俄明州,没有同事没有任何联系人。其间的旅程,包括租车开车酒店伙食,全得一人包办。那是一月,最冷的气候可达零下三十度。飞行路线是经过欧洲转机到犹他盐湖城。当飞机降落时,我看见四周白茫茫一片壮观的雪山群,终于抵达了美国。

盐湖城只是第一站,在机场取了车,还得开往怀俄明。由于担心自己过于劳累,我先在机场附近的旅馆住上一晚。旅馆就在通往机场的大道旁,感觉很像美国电影里的场景。窗外远方是朦胧的雪山,我早已累得敌不过时差反应,晚餐也没吃就昏睡过去。记忆中是第一次离大群雪山那么靠近,厚重的大雾却把山群覆盖,雪山似有还无,带点恐怖的梦幻。

不是想象中的美国公路行其他篇章:
朝圣
山景镇与80号大道
这该是想象中的美国公路行
小城惊喜
白色风车

Tuesday, June 23, 2015

[Travelogue] “Just for the coffee”


阿尔及利亚位于地中海,饮食文化理应受到地中海影响。地中海各国的食物,都不会差到那里。 

可能我无缘尝到道地美食,两星期下来,几乎天天都是吃Shawarma,这里的Shawarma与中东的又有少许区别,里面同样是肉,却加了炸薯条,而外层的面包是法式长面包,中东风味融合法式殖民风格,在Shawarma这样的平民食物里体现了出来。 

吃Shawarma的日子久了当然觉得腻,还好,除了Shawarma,还有咖啡。通常我和客户吃了Shawarma,就走路到街角的咖啡店。咖啡店摆设略显老旧,大部分都是站在高桌旁喝的。这里只提供一种咖啡,就是小杯的浓缩咖啡。Farid喜欢慢慢一口一口呷,这一小杯一喝下来就几个小时。而我就趁热数口喝完。 

浓缩咖啡不是我最喜欢的,习惯了加奶的咖啡。阿尔及利亚的咖啡,小小一杯咖啡无论加多少糖始终无法掩盖浓烈的苦涩滋味。喝一口苦涩,混合着咖啡浓厚的香气,午后的睡意登时消失,日日如此。从开始的抗拒,到后来渐渐喜欢这独特的味道。

临走前,Farid和Cherif特意跟我再来一杯咖啡。Cherif开玩笑地对我说:“Leong, my friend. One day, you will come back to Algeria, just for the coffee.” 


苦涩的咖啡正在口中,若有所思的听着,我回味这句话,就像喝咖啡那样。后来继续在世界各地漂流,有时候不经意的就想起那杯其貌不扬的浓缩黑咖啡,和当时回答Cherif的那句话。 

“Just for the coffee.”

后记:结果我在2015年3月真的再次回到Algiers,虽非特意,还是赴了场咖啡之约。

Monday, January 28, 2013

[浮光掠影] 2013新年烟花


2012是个忙碌的一年。许多事情还来不及好好沉淀,时间已经推着我们前进。

世界末日并没有发生,地球继续转动,生活如是。

 2012年最后一天,在吉隆坡度过。家里阳台能远远望见双峰塔。12点,烟花在各个角落点缀着灿烂的夜空,很美丽。

2013,踏入人生另一个阶段。我想,做好自己就好。

我想起张悬的那首歌,《Love, New Year》。

让泪留下来 然后转头
把话说出口 我们错过
任好坏开花结果

Happy New Year。Happy New Year。

Tuesday, January 15, 2013

[Travelogue] “There’s Nothing in Bucharest”



布加勒斯特的古城区不大,而且几乎一半以上在独裁者统治下被摧毁。我回到Calea Victoriei然后往南走,很快到了Lipscani区。Lipscani其实是一条小路的名称,这里是全古城区最有特色的地方:窄小的巷子、露天的茶座酒馆、和来自本地或中东的特色餐馆,点缀了残破的古城。不过,我到访时却不逢时,路旁都有整修工作,烟尘滚滚败坏了游走的兴致。


 
CEC Bank的原址也是座老建筑

古城区

靠近Lipscani的地方,有情调的酒馆


我跟着介绍来到了一间叫Cara Cu Bere的餐厅,里面的装潢典雅精致,服务态度也很不错。看不懂菜单的我只好在服务员介绍下随便点,这里的啤酒跟咖啡是同样价钱的,所以我也少有地在午餐时间饮酒。午餐上桌,看起来像丝瓜酿猪肉,没什么期待所以觉得还可以。


吃了午餐后,布加勒斯特是阳光普照,下一个目的地是布加勒斯特的地标,Palace of the Parliament,当地人也称作House of the People。这个建筑是罗马尼亚最大的建筑物,也是全世界其中一座最大的建筑物。这座大型建筑是独裁者尼古拉•齐奥塞库打造的行政大楼,象征他当时的政治和权力中心。现在,这栋耗资巨大的建筑物显示独裁者的奢华。为了建筑这栋大楼,布加勒斯特的大部分古城区也被摧毁。从Lipscani走到Palace of the Parliament有一大段路,没有什么特色,炎热的天气走起来相当苦闷。

 

 

 
St Nicholas Saddler Church


 
 风格老旧的教堂混在共产建筑群里,和一堆不知名的教堂

走近Palace of the Parliament,当天晚上是哥伦比亚歌手夏奇拉在布加勒斯特开演唱会,地点应该是旁边的露天广场区。为此我兜了个大圈才能走近大厦的范围。远远望着这个四四方方的建筑,没有什么好感。这么一栋不算太有美感的建筑物,突兀的伫立在布加勒斯特的市中心地带,见证着独裁政治遗留下来的千疮百孔。建筑物里面有多个部份可以进入参观,我无意造访,只远远拍下照片就离开了。

 
Bucharest地标:Palace of the Parliament

House of the People是行程中最后一站。又是走了好长一段路终于回到地铁站。我记得罗马尼亚的同事说过,“There’s nothing in Bucharest”。也许对于土生土长的他们来说是对的,对于我来说,既然到了就不妨去看看。有时候,在没有什么景点的地方探索,也有它的乐趣。Bucharest,可能正是那么样的一个城市。

Monday, January 14, 2013

[Travelogue] 想象中的小巴黎



2011年5月延续之前马不停蹄的飞行。四月连续出了两次短差到孟加拉和深圳,五一假期后,我来到了罗马尼亚的首都布加勒斯特(Bucharest)。虽然罗马尼亚不是太有名的国家,但是有机会到欧洲出差我还是相当珍惜那样的机会。

罗马尼亚属于东欧国家,二战后一直受苏联影响,是个共产国。后来1989年革命,独裁者尼古拉•齐奥塞库(Nicolae Ceaușescu)被推翻,实行共和制。多年的独裁政治导致罗马尼亚发展失衡,人民生活困苦。如今的罗马尼亚属于欧洲国家中比较穷的国家。虽然已经告别独裁政治,但首都布加勒斯特仍带有浓厚的共产特色:建筑物都是四四方方,颜色大概不是灰色就是棕色,毫无美感可言。经过战争及独裁统治的洗礼,许多古老建筑都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没有特色的共产建筑。很久以前,布加勒斯特有个“Little Paris”的称呼,而在我短暂的旅途中,实在很难想象,这里跟巴黎究竟有什么关系。曾经天皇巨星米高积逊到布加勒斯特开演唱会,把地方名都说错,说成了“Welcome to Budapest!”(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可能说明了这城市无法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靠近我住的地方,教堂和周围共产特色的建筑

虽然如此,这个城市应该还有一些可以看的地方。解决了工作上的问题,我在周末就策划一游城市的路线。出国到不同时差的地方我会有时差反应,前几天睡到半夜就起床,但身体感觉像早上一样。严重的话可能持续一整个星期。周六的时候有时差反应,起了个大早,也正好可以整理一下旅游的资料,大概策划了路线,准备出去看看这个首都。

布加勒斯特不算小,大约有两百万人口。幸运的是看起来老旧的地铁还是蛮方便的。我的目标围绕在市中心大概两三个地铁站的距离。下了站后,就开始按图索骥地走。说穿了,其实我也不知道有什么目的地,我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就跟着方向走而已。我围绕着市中心主要的道路就那样一直走走看看。跟之前去过的Nicosia和Vilnius不同,市中心并没有所谓的古城区,布加勒斯特所谓的古城大部分已摧毁了,也没有重建。还是可以看见一些欧洲风格历史建筑或老教堂,跟附近的共产风格建筑显得格格不入。我在布加勒斯特大学附近走向古城区,到了Calea Victoriei,也就是古城区的主要大路。在这里,往南或北都有一些景点。我选择先往北走再往南。

Intercontinental

 Bucharest大学

 


 
这些都是比较旧的建筑

 
Calea Victoriei街上的Caspa Hotel


 
National Museum of Art

 
Romanian Atheneaum

 
街边的海报,当晚是夏奇拉“The Suns Come Out”演唱会

 
公园里的郁金香

一路上走走看看也经过了不少的老建筑,其中建于1888年(1992年重建)的罗马尼亚庙(Romanian Atheneaum)令我印象深刻,我觉得那是布加勒斯特我见过的建筑物中最美的。经过罗马尼亚庙时,也没进去参观只在外面拍了照片。路上经过一些小公园,看见白色的郁金香绽放着春意。没想到后来在Brasov也见到更多令我陶醉的郁金香。


据同事说,布加勒斯特有许多公园,当地人在周末会一家大小去公园活动。其中Cismigiu Park是位于市中心一个较大的公园。公园围着一个湖,是个不错的休闲区。不过,布加勒斯特的野狗也很多,也常有许多野狗攻击行人的事件,出外时要特别小心。

离开Cismigiu Park,我沿着往南的方向,回到了古城区。

Monday, December 17, 2012

[Travelogue] 蓝天下的Amsterdam


一小时的游船很快结束,这是太阳已经高挂,我感觉到久违的温度。可是我从维尔纽斯飞来时,身上穿着厚重的外套,加上背着行李和相机,不是游玩的好时机。

回到陆地上我再仔细研究地图,也不知该往哪走,就随意跟着人群走向有些地标的地方。停停走走拍照看人。对于这座城市我了解的太少,古城区里有不少的著名景点也可能因此错过。反正没有目的地,我跟着人走着走着,到了Dam Square,是阿姆斯特丹的市中心广场。这里有国家纪念碑,荷兰王宫和大教堂等地标。王宫在装修,照片上看起来不怎么样。

 
外形独特的房子

市区的电车


后来翻了资料,才知道Dam Square叫水坝广场,而Amstel河第一个水坝建于此地而得名。阿姆斯特丹是座不择不扣的水城,地势低于海平面。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已是欧洲的重要贸易港口,曾经也殖民我国的荷兰,靠着荷兰东印度公司(Dutch East India Company)称雄海上和亚洲。历史我不算十分了解,但这些远航海上称霸的故事却一直吸引着我。

 
纪念二战牺牲者的国家纪念碑,建于1956年

 
左边是正在修复的荷兰王宫

 
 导游在解说

  

 



在水坝广场拍了些照片,正没方向之际,看到国家纪念碑有很多游客,其中有好几个免费导游正在带队。好奇之下就跟着队伍走,庆幸的是,导游是以英语解说的。反正也没什么特别去处就跟着导游走一圈。虽然是免费的导游,但绝不含糊。在她带领下走了红灯区(Red Light District),Chinatown和一些其他地方,也听了关于合法毒品等等故事。

经过红灯区,我才意识到自己身在一个娼妓业合法的国度。各种各样的妓女们在橱窗里搔首弄姿,吸引着寻花问柳的男人。虽然是大白天但依然热闹。这里有貌美如花,也有貌似如花的妓女,真叫人难以想象。导游带我们到红灯区旁的教堂,圣洁的教堂和灯红酒绿的红灯区形成强烈的对比。导游形容阿姆斯特丹以前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常有水手上岸嫖妓,渐渐形成热闹的红灯区。由于嫖妓带来罪恶感,水手就会在教堂告解忏悔。如果进行“事前告解”,教堂会受双倍价钱,于是告解成了一门生意。夜幕低垂,红灯区笙歌渐起,教堂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导游也跟我们分享了一些人们有兴趣的八卦,比如红灯区年纪最大的妓女超过八十岁,很大牌,要找她还得提前两周预约。

阿姆斯特丹给人的印象就是个罪恶之城,娼妓毒品在这里都是合法的。我临走前,记得导游说的一番话,内容大概是说,我们认知的罪恶是大部分人对Amsterdam的刻板印象。那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但对她来说,这城市带来的远不止这些。或许她是对的。


Chinatown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的总部The Oost-Indisch Huis

 
三层脚车停车场

Amsterdam Central火车站


走了一天,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下午时感觉到荷兰的温度相对立陶宛的暖多了,也可能是走很多路的原因。坐上火车回到机场,继续下个航班未完成的飞行。不管怎样,总算意料之外地初窥阿姆斯特丹这个欧洲城市。在美丽的天气下,虽然没看见郁金香和风车,心情却是满足的。

Friday, December 14, 2012

[Travelogue] 水上的阿姆斯特丹


如果你问我Amsterdam这个地方给我什么印象,我会不假思索的告诉你那首我很喜欢的Coldplay的歌《Amsterdam》。歌词跟城市无关,据说只是在Amsterdam写的所以有了这个歌名。

我对这个城市确实没有太多的认识。离开机场后,背着行李坐上驶往Amsterdam Central的火车。二十多分钟后到站,很多人拿着行李,我看见也有像我那样转机中有时间出来走走的旅客。一出站就看见早上湛蓝的天空,庆幸的是班机延误发生在早上的时刻,我才有这样的机会好好逛一下阿姆这个城市。

旧城区不算小,我到游客资讯那儿拿了一些资料,却也不知如何下手。同机的立陶宛人介绍说我可以游船看风景,然后看到喜欢的景色可以再决定往哪走。既然没有方向,就跟着他的建议走。买了一小时游船的船票,从水上看这座旧城。


游船河的港口

阿姆斯特丹建立在多条河道上。后来翻了资料,阿姆也有个“北部威尼斯”的名称,跟意大利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一样,这里充满河道、小桥和历史建筑。从地图上看,河道呈环状,水上的交通和陆路一样复杂难懂。坐上了船,在露天的地方找一个适合的角落,可以边看风景边拍照。蓝蓝的天看见交错的白色线条,那是飞机飞过的痕迹。

第一次与郁金香亲密接触

 







Montelbaanstoren,建于1516年作为城市的防守塔

Magere Brug(又名Skinny Bridge)是其中一条出名的桥




Amsterdam的房子窗口独特的设计


船经过大大小小的河道,我看见了河边满是窄窄的设计独特的建筑物,点缀着河岸的风景。有时候看见泊满脚车的小桥,脚车应该是这里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果然没错。途中偶尔崩出一些特别的建筑,如教堂、钟楼之类的,也让我兴奋地拍下照片。但毕竟游船是件刚开始很兴奋,到后来很容易闷的事情。于是我放缓拍照的频率,慢慢感受河岸两旁迷人的景色。有时候看见桥上有经过的游客,我们都成了彼此眼中的风景。我在船外头吹风看景,船里有声音解说着沿路的景点,但我也没怎么注意听。

穿梭在无尽的河道和经过无数的桥,已经认不得方向。看见河岸两旁经过的地方,有的树木已经冒出了绿叶,那是一片春意盈然的景象。跟维尔纽斯的萧瑟寒冷相比之下,是完全不同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