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场我会一直记着的演唱会。
小时候听歌时,只有卡带和收音机。哥哥是张学友迷,橱里堆满张学友的卡带。那时候和不大会分好不好听,只随意地随着卡带在唱机里旋转了无数午后的时光。比起现在的音乐数码化和无穷的下载,播放卡带的动作反而印象深刻,而沙沙的卡带声记录了无数次播放的痕迹。
我小时候喜欢的不是斯文的学友,是玩摇滚的Beyond乐队。在耳濡目染下也忘记了自己何时开始注意张学友的歌曲,是“每天爱你多一些”,还是“分手总要在雨天”?那些情感流泻的丝丝情歌,在哪个懵懂的年纪也似懂非懂,不识情之何物。喜欢一首歌曲却是如此地纯粹。
早期的张学友靠动听的日本译曲成名,那是八十年代日本译曲风靡中文乐坛的时代。其时港台歌手无不以日本译曲建立自身的歌唱事业。到后来以其动人的Canto-Pop情歌,在中文乐坛稳占一席。在香港八十年代歌神许冠杰退出歌坛后,张学友接替了歌神的位置。不同的是,许冠杰的歌曲以鬼马和贴近港人生活的歌词见称,张学友靠的,仅仅是那把能感动人的宏亮的歌声。
从我未懂事一直到今天,张学友的歌曲陪伴着我还有许多人长大。从风靡乐坛到数年发一张专辑。销量也许也大不如前了,年轻的朋友都叫他Uncle了。 时间也许让人遗忘了许多事情,美好的回忆却像好酒般越久越醇厚。为了迎接张学友大马站的演唱会,我寻回以前收藏在旧电脑里的歌曲重新回味。像他那样跨越多 个年代,经典好歌已数不尽了;加上自己喜欢的一些私房歌曲,我再次沐浴在一场无法形容的感动当中。一不小心就坠入了情感的深渊,随着熟悉的歌曲找回最初的 悸动和纯粹。忘记了有没有真正地去喜欢这样的一个歌手,但对于那些经历时间洗礼的歌曲,像戮在时光里的印记,始终深刻。
当 我有了经济上的能力,我默默地告诉自己:有一天我一定要看张学友的演唱会。机会终于来了。我并不担心他在演唱会前两个星期的感冒会影响演出,毕竟他的功力 早有目共睹。抱着一圆心愿的心情踏入体育馆,看得出来舞台的确下了重本,心情完全处于亢奋当中。这已经是今年世界巡回第六十一场了,他的演出次数恐怕也无 从算起了。而我,却是坐在山顶上,第一次,连续三个小时只听他一人在歌唱。从强劲快歌的热舞到全场期待的抒情歌曲,我远远望着那征服了无数舞台的小小身 影,一次有一次的掀起内心澎湃的情绪,随着熟悉的调子高声唱和。张学友在舞台上变得多话了,中间唱《Life is like a dream》创作专辑里的歌曲时轻声细诉亲情爱情友情,也同时见证了他二十多年在音乐上的成就。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演 唱会令人惊喜的地方是浓缩版的《雪狼湖》加《如果。爱》音乐剧。那显示了张学友在音乐上多元的发展和成功,也回味了他以音乐舞台剧创造的歌手生涯高峰。那 是首阶段的完结,我沉溺在“如果爱”的旋律里,在迂回的爱情故事里沉思爱情的意义。安哥部分是让人期待却不敢期待的,演唱会曲目有限,而张学友的经典歌曲 又岂能在一个短短的三个多小时内完全呈现呢?沧海遗珠的歌曲多得可以再开一场不同曲目的演唱会。一小时的安哥,现场掌声跟和声有增无减,情绪近乎兴奋到顶 点。有人从歌声中获得安慰,有人从歌曲中流露情感,有人以时代为背景中作一次旅行,重拾曾经感动的时刻。
对于被冠上歌神的封号,听众如我认为学友当之无愧;他只淡然回应自己是人非神。如此豁达的心理在功利为上的中文乐坛更为难得。世界风大雨大,能静静听张学友歌唱,是扰攘的环境里一片纯净的空间。歌曲勾勒着,你我之间的故事。
我会一直记得。
学友叻,羡慕ing...
ReplyDelete如果可以和他同台演出就太好了...:p
死仔,我以前也给过你一次机会跟学友同台咯...虽然他应该不记得了=p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