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26, 2007

[继续乐与路] 森林,加州,梦。 California Dreamin'

因为写王菲,有人提及了她曾主演的一部旧电影《重庆森林》。

最近翻到了这部电影,然后下载了。1994年,金城武梁朝伟都很年轻帅气,还有王菲(那时她还是王靖雯)和林青霞。故事发生在香港;不是重庆也不是加州。还记得初在电视上看这戏时,那几句很认真,要笑不笑的独白令我留下印象。后来看《东邪西毒》`再到张国荣自杀后看《阿飞正传》;王导的电影其实还蛮好咀嚼的。

《重》里面一直重复地播放这首音乐。那几乎每个跟王菲有关的场景都会出现的歌曲。1966年的歌曲,California Dreamin'。


All the leaves are brown
And the sky is grey
I went for a walk
On a winter's day
I'd be safe and warm
If I was in L.A.
California dreamin'
On such a winter's day

I stopped into a church (stopped into a church)
I passed along the way (passed along the way)
You know, I got down on my knees (got down on my knees)
And I pretend to pray (I pretend to pray)
Oh, the preacher likes the cold (preacher likes the cold)
He knows I'm gonna stay (knows I'm gonna stay)
Oh, California dreamin' (California dreamin')
On such a winter's day

All the leaves are brown (the leaves are brown)
And the sky is grey (and the sky is grey)
I went for a walk (I went for a walk)
On a winter's day (on a winter's day)
If I didn't tell her (if I didn't tell her)
I could leave today (I could leave today)

Oh, California dreamin' (California dreamin')
On such a winter's day (California dreamin')
On such a winter's day (California dreamin')
On such a winter's day (California dreamin')
On such a winter's day

不知道因为这首歌令我喜欢这部戏,还是因为这部戏令我喜欢这首歌。遥远的加州,真实或虚幻都不重要。只记得在那狭小的房间里,我一直按下"PLAY"键,重复温习加州阳光的暖度。

Thursday, May 24, 2007

[继续乐与路] 王菲,关于诗与歌


不懂是否因为娱乐新闻太多的关系,我们往往忽略了她的音乐。从窦唯到谢霆锋到李亚鹏,她的感情生活总被放在显微镜下任由窥视。我们都忘记了原来的王菲,是中文乐坛少有的个性音乐人。

早期的王菲还是王静雯时,靠翻唱一大堆外国歌曲而成名。她的广东成名曲几乎都在翻唱大行其道的年代,包括翻唱台湾华语歌曲的“爱与痛的边缘”(黄仲昆-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如风”(万芳-猜心)。现在重听这些当年的经典,发现要唱好“Silence all these year”也非易事,就当我偏心canto-pop。还有她唱“多得他”,比起华语版的“Superwoman”;我还是比较喜欢王菲的。

后来她开始写自己的歌了,“执迷不悔”还是很商业的。她带来最大的震撼应该是那首“浮躁”,用短短的一首词(还是诗?)和她独特的呢喃唱法,为她以后对平淡无聊的中文乐坛带来巨大冲击。再后来差不多每一张专辑王菲都以极其个人的手法呈现我无法想象的音乐世界。那时候的我也跟着她的执迷到变幻,慢慢地长大。娱乐新闻太多,像年少时的心猿意马,我无法专心地听王菲唱歌;但随着岁月流过耳际的音符,原来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

她不只是作曲人,她是音乐人。她写歌词,她是诗人。

喜欢她的歌迷自此两极化,一部分喜欢她流行味道重的歌曲,另有一部分崇拜她玩味的音乐;当然也有两种都喜欢的。配合这样奇怪的歌迷组合,她也乐得两边讨好。来了一首“闷”,也唱“我也不想这样”;唱了“色诫”,也唱“红豆”;有“开到荼糜”的惊喜,也保留“蝴蝶”的美丽;有“给自己的情书”,也有 “香奈儿”;最后的“将爱”也留下“旋木”。这样一来满足了大众的口味,让她不至于在颓迷的市场失去竞争力,也同时输送本身的音乐理念。几年前的《寓言》专辑中,五首由王菲作曲`林夕亦词亦诗的文字`张亚东诡异的编曲呈现了惊艳的寓言五部曲。单是这几首歌曲便足以构成整张专辑的张力,三人各司其职形成精彩的配搭,独特华丽的风格并不是今天我们所听到的音乐能取代的。

在宣布无限期退出乐坛时,王菲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张专辑曾让她获得金曲奖最佳女演唱人,《将爱》。就象她词曲的主题曲一样,她伟大了爱情,牺牲了音乐。诗,留给了你;而歌则留了给他。牵挂?没有了吧。

中文乐坛少了王菲。然而爱过以后的涟漪慢慢地扩散,渗入脑海;她的音乐还在血管里面,没有离开。

原文转载:薈彧亭[乐与路]

Monday, May 21, 2007

[雕刻时光] 彳亍地平线 The Grand Overland Voyage



等待了一年,彳亍地平线II终于出版了。上下两集一起拥有,好久没有这样的满足感了。

背包旅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而这本书的内容,在我初认识背包旅行时带来极大的震撼。二十二个月活在十八个异域中,那是旅行吗?那是一场放逐。那是一段流浪。把旅行当成信仰的两人,从地平线出发,带来一段又一段移动的生活。纵然有自己无法苟同的地方,但作者把内心的想法一一表达,更具体及真实。

世界虽小,地平线依然辽阔无垠。我在咀嚼着书中的旅程,同时感受着不止风景的旅行。

Sunday, May 06, 2007

[随心思想] 开始继续

五月头的几天假期,过得还蛮沉闷的。

没有东西好做,在家里“煲”港剧。而且是之前看到一半耽搁了好久都没有继续的烂片。反而电视重播的新上海滩更能挑起我的戏欲。

烂片还是勉强的看完了。想到麥兜说过的一句:有些事情其实不知道想不想做;只是往往做了个开头,不得已就继续下去吧。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Wednesday, May 02, 2007

[雕刻时光] 郁金香盛放的季节


一张从荷兰寄来的明信片。

陌生的国度。

熟悉的文字。

暖暖的心情。

此刻是愉快的。

彼岸,郁金香正盛放。

Sunday, April 22, 2007

[雕刻时光] 二征浮罗交怡(下) Langkawi Take II Part II

码头旁的等待。


约了旅社的人早上九点,居然让我们等了整一个小时多,等得满肚子火。有加上不小心吗车匙留在车上无法取回,心情更烂。不过一上船后马上把烦恼暂时抛开,先玩个痛快在说!


有点像拍艺术照。

Island hopping的旅程先从游船河开始,不久后我们到达了“大肚婆岛”,其实是那个岛远看像大肚婆卧下的形状,里面有个湖,风景还算不错啦。一路上开船的老uncle一直跟我们说一些关于浮罗交怡的海岛传说,只是我马来话不怎么灵光加上uncle的牙齿都掉好几颗了说话模糊,我们也搞不大清楚他说的故事。在海上遨游时一直望见远处的海岛,青山绿水好不美丽。令我想起越南河内的下龙湾

过后我们再去看老鹰。鹰群栖息在一个海上的红树沼泽地带,uncle把事先准备好的鸡皮放在海面上等待老鹰们去食用。不到一会儿在树林里的老鹰们展翅飞翔,然后俯冲到海面以极快的姿势捞走鸡皮,然后高飞。我们这班完全没有看过老鹰翱翔的英姿,直看的傻眼,啧啧称奇。一大堆的老鹰不断从树林飞进飞出,煞是好看,那些飞翔的姿态更令人神往。Uncle说这带将成为鹰类保育区,以后会有更大型的飞行表演了。

摄于看老鹰的树林。Uncle拍照手完全不会震。强!

老鹰飞行的英姿。

低飞的老鹰。

第三站便是到一座偏僻小岛上玩水去了!海滩相当美丽,令我惊讶的是海水比起浮罗交怡岛的海水清洁得多了。清澈的海水和美丽的天气让我们玩得十分尽兴。很累,但很爽!玩了大概一个小时便踏上归途。回程中uncle带我们到一个很小的岛上拍照。整个Island hopping的行程才花了三十令吉,实在值得。之前有朋友告诉我大约是五十令吉,但我口痒痒乱杀价竟然三十也答应。Uncle驾船的工夫没话说,还不时来几个“飘移”来吓我们,让水花溅湿我们才过瘾。

海滩,看起来还不错吧?

小岛真的好小

合照

下午回到水底世界那里,车匙依然不能取出,租车的人答应出现竟然还不出现,销售后服务差劲。最后还得劳烦水底世界的工作人员帮忙破门取钥匙,他们的帮忙实在是雪中送炭,感激不尽。下午休息了一会再继续下一站,是近年才开始启用的缆车设备。坐落在浮罗交怡西北部的缆车可上到海拔700米,上面可游览不同的岛屿风景,还有一座弯月天桥让人观赏山谷内的景色。我们竟然有不少畏高的人,连我这有点怕高的忽然变成最不畏高的人了。因为只有两人(包括我,哈哈)能顺利走完弯月桥!吹风看景拍照,还算不错啦。

弯月桥

晚上我们跑到了一个非常隐密的酒吧Raggae Bar,听说蛮有名的。光看名字好象跟雷鬼音乐有关,里面的装潢也古古怪怪的。后来乐队出场了,玩一些西洋流行音乐,我们也蛮陶醉的。啊这里有我和科学家的邂逅呢。

第二次踏足浮罗交怡,我重新看见它美丽的一面。

[雕刻时光] 二征浮罗交怡(上) Langkawi Take II Part I

4 Season Resort海边

生命无take two,旅行还可以重来。今年一月,我重新认识浮罗交怡。

第一次踏足浮罗交怡是从马六甲一路向北往怡保回家、槟岛、双溪大年再往这岛屿进发。当时我喻为祝福之旅的路程也影响了一些我对旅行的想法。现在槟岛成了我工作的地方,当年的旅伴遍布全国各自为未来打拼。这一次去浮罗交怡,算是开始了忙碌工作生活的我的一场心灵调剂吧。

这群人当中只有我一人去过浮罗交怡,毫无意外地成为流程策划人。上一次的旅程,我们只在浮罗交怡大岛上逛。后来才听说要离岛游玩方能真正感受它的魅力。于是这次的旅途就把游玩海岛成为我们的主要目标。出发前一晚我们先聚集在槟城,我前后进出巴士总站三次载送分别从KL及新加坡上来的人马,其中一轮还是半夜两三点!因为Teresa的巴士出问题,龟行着勉强抵达槟岛,我也只能从睡梦中挣扎起身去载她。

第二天早上一大早就到槟城码头买船票出发。来回船票竟然90大元!原本上网查询是大约70-80令吉间,那时还以为由于大马旅游年的关系所以调整价格。回来后才发现原来船票还可以杀价。如果从KL去的话有亚航的便宜票其实会比这样来得更省,但我人在槟城没办法啦。

一抵达浮罗交怡搞定了租车住宿后,便开始这天的流程。浮罗交怡好象有数不清的旅游点但也不是每个都值得一游。半天内走过了玛苏里坟墓,黑沙滩,然后去Air Hangat泡热水“脚”,再去4 Season Resort走走逛逛,就结束第一天的流程了。

他们说这几张照片拍得像明信片,有点沾沾自喜。(摄于4 Season Resort)


咦,这样的走法好象跟上一次没有分别嘛?走了一天大家都进入状况了。我心里面真正期待的是第二天离岛游玩的行程。

Thursday, April 19, 2007

[随心思想] 拒绝纪录的迷思

我记得我在大学的那段日子,有一两项破大马纪录(应该也是世界纪录吧?)的活动。其时创造纪录以显示所谓的“大马,能!”的能人所不能的大无畏精神在本国早已蔚然成风,稀松平常得紧。但在我亲爱的大专院校却在这些年把这股风潮席卷校园,掀起一股创造纪录的腥风血雨。

不在意料之中,但绝对振奋。一群不知名的学生搞了一个星期的思想醒觉运动:“STOP MEANINGLESS RECORDS!




一项纪录值得骄傲的地方在于凡夫俗子之流(如我)有“只能远观,而不能亵玩焉!”的感慨及惊叹。更难得之处是这种纪录还必须配合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举凡各类运动赛事的纪录都在此例。但我们的纪录呢?其实我还真的佩服这些活动的筹委会能想到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纪录去创造呢。对于活动本身也许有许多值得赞扬的地方,诸如筹办过程的认真及态度,劳心费力的奔波忙碌,还有为活动牺牲的宝贵时间等等。我也曾是大学的活跃分子当然明了箇中滋味,不过如果为了一个可有可无,意义一般的纪录,值得吗?

当然这些我认为可有可无的纪录,有些并不是用钱就能办到(大马纪录大全当中应该有大部分是用钱买纪录),像一些运动有关的。也许主办单位纯粹本着发扬运动项目的精神可惜抓错用神了。试想想今天我们创造了一个最长马拉松式羽球接力赛,体力的训练和意志力的磨练当然免不了;但这能使我们发掘下一个古建杰/陈文宏还是李宗伟吗?还是创造了一个纪录我们就能重夺汤杯吗?事实是根本没有人在意这样的纪录(当然纪录创造者例外)。难道我们真的黔驴技穷,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搞好一项活动?

STOP MEANINGLESS RECORDS里头向大专生(可以延伸至大马公民,还有,咳,政府)提出了不少关于破纪录的疑问。当然里面针对的也许只是MMU的活动,但一脉相通的“大马能纪录”(马六甲鸡场街的一指神功师傅应该是唯一的例外)实实在在的反映了我们的社会价值观,一再自我沉醉在自鸣得意的纪录当中。可能对于一些办过类似活动的大专生来说无疑是冷水直下三千尺,但如果能适时的把错误观点拨乱反正,不再迷信创造纪录,对于大专院校的活动环境绝对有好无坏。

醒觉运动已经结束,价值改观正要开始。

更多连接:
Merdeka Review的报道
广安 我们的价值观
Uncle Sim 1st Demonstartion in MMU
明辉 校园奇闻
Chen Jie的脑浆

Saturday, April 07, 2007

[继续乐与路] 思生活 Private Life of Chet Lam

我写的那篇关于香港Indie,林一峰占据了一些版位。其实从Travelogue2一个人在旅途上那张专辑我才开始知道的创作歌手,刚开始听他的歌曲时不怎么习惯,可能是流行音乐种下的祸根。在后来我迷上AT17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林二汶是一峰的妹妹,而且Chet原来也写过那么多好听的歌曲给AT17。

写香港Indie时我下了不少功课找一些关于Indie pop的资料和歌曲,当然也听了很多林一峰、AT17、My Little Airport、杨乃文陈珊妮陈绮贞Norah Jones王菲。不管跟Indie有没有关系的。但那一阵子还真的沉迷在Chet的Camping还有其它的一些旧歌曲里面。今年他推出了第一张华语创作专辑《思生活》(之前的都是翻唱自己的粤语歌),单单筹备已花了十年时间。虽然我搞不懂为什么一个香港歌手要花十年来做一张华语专辑,但诚然这种诚意的表现在功利为上的香港乐坛实在难见。


Chapter 1:《思生活》懷胎十年的背後 - 序
Chapter 2:《思生活》懷胎十年的背後 - 創作歷程
Chapter 3: 概念整理
Chapter 4: 解構思生活 (一) --- 概念產生、組成到修飾
Chapter 5: 解構思生活 (二) --- 文字和文案的風格
Chapter 6: 解構思生活 (三) --- 音樂取向,整體聲音的特質
Chapter 7: 解構思生活 (四) --- 創作年表

如果问我这张华语专辑的表现如何,其实我还是比较喜欢他的粤语歌。其实来自香港的歌手们都令我有这样的想法。但这只是听歌是的感觉。全部歌曲由一峰一人包办词曲编监,非常个人化,喜欢Chet的人应该都无法错过。整张专辑丝毫没有半分商业的铜臭味,适合一听再听,非常享受。

就思考生活吧。

Thursday, April 05, 2007

[雕刻时光] 重回马六甲


跨越五个州属,走过五百公里路,我回到了那个曾经豢养我的青涩岁月的地方

这次回来,其实主要陪女友出席大学的晚会,顺道为她预庆生日。然后大学时的好友也有的回来小聚一会,虽无昔日热闹气氛,但把酒言欢还是蛮愉快的。

古城依旧,但人事物早已变迁。想想自己离开毕业已将近一年了,岁月的列车早已驶离。下一站永远在未知的前方。